在過去,日本的創業文化並不興盛,不過隨著日本企業的跨國發展與數位轉型需求出現以及社會風氣的轉向,越來越多日本的創業公司嶄露頭角,同時日本的創業生態圈也逐漸完整成熟,這從近年來電商獨角獸Mecari上市、政府單位持續端出政策挹注資源,到群募平台、工具蓬勃發展等消息均可見一斑。
創業小聚專訪3家日本成長期新創WEFABRIK、DLGB及《日本美食》,他們分別從日本出發,打造能規模化及深入全球市場的商業模式。
十年經驗深知產業痛點 打造B2B存貨交易平台
WEFABRIK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3月、總部設於大阪的新創公司。旗下擁有三大事業內容,分別為提供企業從攝影、設計、網頁開發的品牌諮詢服務;與日本設計師合作,強調「回收型生產」,以未經使用的剩餘原物料,來開發生產自有商品的生活風格品牌RDF,以及針對布類製品、衣服的B2B存貨交易平台SMASELL。
創辦人福屋剛在成衣產業擁有十年以上經驗,他發現不只自己公司,許多衣服製造商都有生產過剩存貨問題。和螺絲起子或耐久財不同,衣服有過季問題,可能新款式推出後才過一季,就因過時而不被消費者喜愛。大多數廠商的處理方式除了透過促銷努力減少存貨外,更多時候是將這些衣服直接銷燬減少庫存成本。但他認為這是非常浪費的行為,因此創立WEFABRIK打造SMASELL存貨交易平台,希望存貨問題能被解決更創造出更大價值。
董路說這樣的解決方案能夠同時滿足旅客的需求,也幫助店家並解決問題。像是媒體服務能為店家增加曝光,拓展來客數;訂位服務能降低旅客No-show情形,支付部分則能免除是否該建置高成本的設備的煩惱,只要繳納手續費,透過QR Code就能低成本且輕鬆地解決金流問題。
但這樣的商業模式要能運作,需要擴大旅客流量。《日本美食》與不同類型的對象合作,從OTA平台C-Trip/同程旅遊、團購網美團到最大鐵道公司JR東日本,以及各大飯行車紀錄器店或訂房網,都是他們的合作對象。
自行車紀錄器,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英文bicycle。在中國內地、臺灣、新加坡,通常稱其為"自行車"或"腳踏車";在港澳等地用粵語則通常稱其為"單車";而在日本稱為"自転(轉)車"。在中國,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個出洋考察團,其中19歲少年張德彝在遊記裡使用到"自行車"一詞,於是自行車紀錄器一詞首次出現,並被一直沿用至今。對大多數人來說,自行車尺寸的選擇很重要。其實自行車尺寸選擇十分簡單。透過身高來決定使用自行車紀錄器的大小,但是還受其它一些因素的限制,每一個人的生理資料(如手臂長度,小腿及大腿長度,靈活性等)都是有差別的,它們將影響車架尺寸。如果介於兩個尺寸之間,會建議使用較小的車架。小的車架可以進行一些調整使之能適合騎行,舒適度是影響騎行品質的重要因素。
董路計畫在《日本美食》解決「食」的部分後,會將這樣的模式延伸到四大領域,分別是「行」、「宿」、「購」、「享」,同時也會導入人工智慧等技術,妥善運用蒐集、分析的數據,使其發揮更大的商業價值。
今年7月,《日本美食》再獲10億1千萬日元融資,隨著中國、韓國、台灣、香港市場基礎逐漸穩固後,董路說下一步公司將進軍東南亞市場,長遠來看,以成為旅日遊客一站式解決方案供應商為目標努力。
挖掘對的需求、媒合對的夥伴 全力開展事業版圖
雖然提供產品服務不同,面向市場族群也不同,不過可以發現這3家新創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先觀察到產業需求、痛點後,才發展解決方案。布局過程中,也都十分懂得「借力使力」擴展事業規模。
如WEFABRIK依附龐大成衣產業,解決長期過剩存貨問題從中發展更多商業可能;SmartRyde、《日本美食》鎖定旅遊產業衍生龐大需求,與既有大集團合作提供,分別提供「行」與「食」領域服務,滿足旅客特行車紀錄器定領域需求,快速拓展公司規模。
「精準媒合對的商業夥伴」—是許多企業經營者都想達成的事情。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邁入第五屆,每年我們都希望能協助各方參加者,在交流過程促成新商務、新發展各種可能發生。今年,400家參展新創公司中有100家國際新創, SmartRyde、《日本美食》也是其中自海外前來參展的新創公司,如果你期待與他們發展合作關係,歡迎報名參加2018 Meet Taipei,前來行車紀錄器Global Pavilion 國際新創專館與他們面對面交流。
目前單機型的行車紀錄器本身就包含主機和鏡頭了,可獨立安裝在車內的任何地方,也是目前最常見的類型,大多會以吸盤或者黏貼支架固定在前擋風玻璃的周圍處,因為支撐性比較好,因此畫面不容易抖動,還可以任意安裝和調整角度,以不影響駕駛視線為主,通常我都是安置在後視鏡跟擋風玻璃支間,這樣對駕駛視線的影響是最小的,像分離式的行車紀錄器就是主機跟鏡頭是分開的,通常會配有雙鏡頭或者是三顆以上的多鏡頭,能夠讓我們任意安裝車前或車後,我覺得優點是可以按照我們喜歡的位置與角度去調整,自由度很高,但要設置鏡頭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由於鏡頭可以安裝在許多位置,就會比較容易被遮擋或遭到後車的車頭燈直射而造成眩光,所以安裝時依定要多檢查畫面以確保錄影畫面接收都正常,才能避免白安裝,讓每個鏡頭各司其職,錄到最有用的角度畫面。